其實「媽媽手」的學名是 De Quervain’s disease,主要是指拇指側面的肌腱:外展拇長肌 (Abductor pollicislongus) 和伸拇短肌 (Extensor pollicisbrevis) 過度使用,或重複做過多的外展和伸展動作,而造成發炎,並引起大拇指及拇指側的手腕疼痛。這症狀常見在生產後的婦女,原因是她們經常要抱起嬰兒,動作重複,甚至常會心急而錯誤用力,所以俗稱為「媽媽手」。各位要照顧BB,又要兼顧大量家務的媽媽,是否有聽過「媽媽手」這種手部症狀呢?當然我希望你即使聽過,也不要患上過!
「媽媽手」主要的症狀包括:
- 手腕近大拇指的位置腫脹或疼痛,痛楚可傳導至前臂和大拇指
- 手腕痠軟無力
- 拇指及手腕活動受限制
- 握力減弱
- 一些手腕或大拇指比較用力的動作都會令痛楚增加
- 進行扭擰的動作(如扭毛巾)會令手腕痛楚增加
- 大拇指作伸展屈曲動作時會令痛楚增加
但要注意,有些其他問題也會引起類似症狀的,例如頸椎椎間盤突出、網球肘、腕管隧道症候群等,想知道自己上述症狀是否「媽媽手」,可試試做以下測試:將手肘關節伸直,把拇指用其餘四指包住,接着手腕朝小指方向彎曲。如果大拇指及拇指側的手腕的位置感到疼痛,你就很大機會有「媽媽手」了!
治療方面,輕微症狀的「媽媽手」要稍微限制手及腕部的活動幅度和時間,減少拿重物,或加以冷敷等,可紓緩症狀。但比較嚴重的可能要用護腕、接受衝擊波治療、高能量激光等方法去處理。
如果你聽到「媽媽手」的反應是:「我都不是媽媽,唔關我事。」那你就更加要多了解這種症狀,因為「媽媽手」並不是媽媽的專利,很多過度使用手指與手腕的職業例如:文職員工、攝影師、廚師、餐廳服務生、裝修師傅,甚至經常打機和玩手機的人士等,都較容易患上這種可痛到你叫媽媽的「媽媽手」!

何梖榮 Dr. Albert Ho 為香港註冊脊醫 (Hong Kong Registered Chiropractor),脊骨神經科醫生。何梖榮脊醫專業資格包括:美國生命脊骨神經科醫學院博士(Doctor of Chiropractic),美國脊骨神經科國家考試委員會執照及香港註冊脊醫。